首页 新能源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品牌 技术

采埃孚的时代使命:转型与本土化

  转型与本土化,采埃孚的时代使命。

2022年7月20日,采埃孚商用车全球技术日媒体发布会如约而至。作为全球顶级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此番向外界展示了诸如前桥线控转向技术、全球首发CeTrax2系统(用于重型商用车的集成式、模块化电驱动系统)、SCALAR平台(专为车队运营商打造)、下一代自动驾驶开放ADOPT 2.0与ADOPT3.0平台等先进技术成果。

在展示部分结束后,采埃孚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夫翰宁·施艾德 (Wolf-Henning Scheider)回答了来自大众的提问。

采埃孚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夫翰宁·施艾德 (Wolf-Henning Scheider)

在卡车网记者看来,转型与本土化依旧是采埃孚当前的首要任务。转型是为了紧跟全球能源结构变化的浪潮,本土化则让采埃孚的“中国化”色彩愈发浓重。

在巨变与机遇中,转型

当前,商用车产业链条正在发生着巨变。一方面,整车电气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作为国际知名Tier1,采埃孚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此,沃夫翰宁·施艾德表示:“战略上,我们大步前进。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业务,采埃孚都在实现向电动化、自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根本性转变。其中,软件定义汽车将比电动化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它催生新功能,改变汽车架构,由此孕育新产品。它也颠覆了产品、功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式。它使得组织架构焕然一新,改变蕴藏机遇,孕育新的服务与业务模式。”

要知道,采埃孚早在多年前就开启了其全面转型计划。

2016年,采埃孚在德国巴伐利亚成立全球电驱动事业部,开始首次布局电气化。

2018年9月,采埃孚宣布将投资120亿欧元,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研发上,对未来五年进行布局。

2020年8月,采埃孚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不再为内燃机传动系统研发部件,集团发展重点聚焦在长里程的混动和纯电动车辆。

2021年1月,采埃孚将原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合并,正式成立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以实现从传统传动产品向电驱动产品的转型。

一系列布局后,采埃孚全面转型之路将驶入快车道。

采埃孚CeTrax2 系统

正如沃夫翰宁·施艾德所说:“我们将在转型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前进,践行‘下一代出行’战略。”

深耕本土化,持续焕发生机

对中国市场,采埃孚一直尤为看重。近些年,新技术不断落地投产、本土供应商层出不穷、降本实验不断推进......在中国,采埃孚的路可谓是越走越宽。

沃夫翰宁·施艾德表示:“中国是采埃孚最大的单一市场,我们将会持续在中国进行投资。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我们还将继续投资,兴建新的工厂。此外,我们还规划了更多的产品。十年前,我们很多的零件都是从欧洲或者国外进口,但是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世界是个地球村,国家间互联互通,我们今后在技术领域还需要加强合作。因此,我们的宗旨不变,战略不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持本土化。”

采埃孚SCALAR 平台

他还进一步表示:“我们会进一步扩展在沈阳的工厂。现在,采埃孚正在沈阳建造第二工厂,我们也会进一步进行投资。因此,在中国市场,采埃孚会进一步布局,这一点毫无疑问。”

2021年,采埃孚在中国区市场销售额为70亿元。毫不夸张的说,采埃孚去年在亚太地区优异表现的背后,中国区绝对是立了头功。一方面,采埃孚在2021年深耕本土市场,亚太区总部新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嘉兴基地投产、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PECC正式被推出(能为整车降低4%-6%的油耗)......另一方面,采埃孚于去年分别与微软、丰田、天瞳威视与宁德时代等不同领域的企业确立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埃孚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将在中国持续投资。

不难看出,采埃孚的本土化之路还将持续焕发生机。

据了解,采埃孚目前已经在中国20多个城市布局了近50家生产企业和四家研发中心。未来,采埃孚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增强创新开发能力,推动数字化制造,贴近并引领市场和技术浪潮,坚定承担社会责任,从业务运营方面入手,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效果图

多年以来,“在中国,为中国”一直都是采埃孚的标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不过,目前“在中国,为全球”则成为了采埃孚的全新Slogan。

针对这一点,沃夫翰宁·施艾德同样给出了解读:“我们在中国不断地提高产能,一方面供应中国本土客户,同时也从中国出口到了北美和南美等地区。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不断把生产转移到我们的供应市场。同时我们也在进行全球合作,我们是一个跨国企业。”

在中国,为全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制造生产的采埃孚产品,将“走向”世界。

咨询购车
提交
精彩推荐
首页
视频
车型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