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能源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品牌 技术

政策|工信部征集车门把手安全国标意见:电动化时代,从“好看” 到 “安全”的必要升级

2025-09-25 10:45:42 阅读量:3424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当隐藏式车门把手随着汽车电动化浪潮成为主流,其带来的科技感与设计感备受车企青睐,但背后潜藏的操作难题、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9 月 25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汽车车门把手安全领域的法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正从 “跟随” 转向 “引领”,为消费者出行安全筑牢关键防线。

车门把手安全国标意见

  为何要制定专属安全国标?电动化催生新需求

  在燃油车时代,传统机械式车门把手结构简单、操作逻辑固定,安全风险相对可控。但随着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普及,市场上的产品逐渐呈现 “百花齐放” 的态势 —— 有的依赖纯电动驱动弹出,有的采用半隐藏式机械辅助结构,操作方式从触摸感应到按键触发各不相同。这种多样性虽丰富了设计选择,却也暴露出诸多行业痛点:部分车型把手操作空间狭窄,老人、儿童或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抓握;更关键的是,一旦车辆遭遇碰撞、起火等事故导致断电,部分纯电动把手会失去驱动动力,若缺乏机械冗余设计,乘员逃生或外部救援将陷入 “无门可开” 的困境。

  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调研,目前市场上 230 余款搭载电动隐藏式把手的车型中,约 30% 存在操作标识不清晰、断电应急开启路径复杂等问题。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新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工信部指导相关单位启动国标制定工作,目标直指 “规范设计、消除隐患”,让车门把手在兼顾科技感的同时,回归 “安全第一” 的本质功能。

  15 次会议、100 余家单位参与:国标制定的 “严谨答卷”

  从 2024 年启动预研至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制定过程堪称 “行业协同的典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 15 次专题会议,汇聚 100 余家国内外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及检测机构的专家,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力求标准既科学严谨,又贴合实际需求。

  在调研阶段,团队不仅梳理了 230 余款车型的把手结构、布置位置等基础数据,更结合国人手部尺寸、操作习惯开展人机工程学分析 —— 比如针对中国消费者平均手掌宽度,明确 “车门外把手任意状态下需保留足够手部操作空间”,从源头上解决 “难抓握、难识别” 问题。在安全性能验证环节,专家们模拟了碰撞后断电、涉水后机械卡滞等 12 种典型事故场景,对 20 余款主流车型进行静态拆解与动态测试,最终确定 “机械冗余设计”“断电功能完整性” 等关键技术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外此前均无专门针对车门把手的安全法规,制定团队还特别注重标准的 “前瞻性”:既考虑当前主流的电动隐藏式结构,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感应、自动开启等新技术预留适配空间;试验条件设置上,不仅覆盖常温环境,还纳入低温、高湿等极端气候下的性能要求,确保标准能适应不同地域的使用场景。

  国标聚焦哪些安全要点?三大核心要求守护出行

  此次征求意见稿从 “结构、功能、标识” 三个维度,对车门把手安全提出明确规范,每一项要求都直击消费者痛点。

  在结构安全方面,标准首次明确 “操作空间强制要求”—— 无论车门外把手处于弹出还是收回状态,都必须保留足够手部活动空间,避免因设计过度追求 “隐藏” 而牺牲实用性。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无需再为 “找不到把手”“抓握不稳” 而困扰,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效率将大幅提升。

  功能冗余是此次国标的另一大亮点。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车门的内、外把手都必须具备机械冗余设计:即使车辆断电,乘员也能不借助任何外部工具,通过机械触发方式开启车门;外部救援人员同样可通过预设的机械应急路径快速破拆救援。这一要求直接针对 “断电失效” 这一核心隐患,相当于为车门把手加装了 “双保险”。

  此外,标准还对布置位置与安全标识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内把手需设置在乘员易触及的区域,外把手需在视觉上易于识别;同时要求内把手必须标注清晰的开启方式示意,且标识需具备耐磨、耐高温特性,确保长期使用后仍能清晰可见。这些细节设计,既解决了 “看不见、摸不准” 的操作难题,也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了更友好的使用体验。

  对行业与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安全标准的 “双向价值”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份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将起到 “倒逼升级” 的作用。此前部分车企为追求设计噱头,可能在把手安全性能上 “妥协”,而国标实施后,从零部件选型到整车集成,都将有明确的安全红线,这有助于推动行业从 “拼设计” 向 “重安全” 转型,加速淘汰落后产品,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对消费者来说,这则是一份 “定心丸”。未来购车时,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将有统一标准可依,无需再担心 “花了钱却买了隐患”;更重要的是,在事故发生的 “黄金救援时间” 里,符合国标的车门把手能成为 “生命通道”,切实降低逃生与救援的难度。

  目前,《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行业与公众可通过指定渠道反馈建议。随着意见征集的推进与标准的最终落地,我国汽车安全体系将再添重要一环 —— 毕竟,一辆真正优秀的汽车,不仅要 “跑得远、长得好”,更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守护好驾乘者的安全。

咨询购车
提交
首页
视频
车型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