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能源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品牌 技术

氢能廿年|路跃兵:三大创新促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上燃动力)主办的2021氢能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氢能廿年 燃动未来”为主题,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相关氢能领域专家、示范应用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产业代表,围绕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里程、构建氢能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热点话题、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上,法液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路跃兵发表题为“三大创新促双碳目标的实现”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

  今天是一个氢能的大会,按说应该是讲氢能才对。但是这么多大咖都讲氢能,我稍微另辟蹊径一点。因为我担任法国液化空气中国董事长,所以液空也做氢能,所以我这里边也会涉及氢能,但是可能会讲的稍微开一点。

  三大创新促进双碳目标实现,这三大创新也是基于我对未来的低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些经济的特征,我认为应该在技术和政策还有金融这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创新,这样的话才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目标。

  当然这个也是由于我过去这三十多年工作经验,我自己在过去这三十多年来,一是从事了政策的研究,第二就是从事技术和产业这方面的,2005年引进我们国内第一列高铁,后来2006年开始,往金融这个方向在走,金融投资,2006年我在英国建立了气候变化资本,这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最领先的低碳的投资银行和投资集团公司。我们当时比如说碳交易,我们两支碳交易基金8亿欧元,也是当时最大的私募碳基金。后来也在做私募股权直接投资,甚至做私募股权的母基金。

  第二个方面,就是液化空气,液化空气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工业医疗气体,它引用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各种大的工业,通用工业到医疗甚至半导体芯片这些领域里。能源转型也是液空要做的事情,这里面除了氢能就是生物质能这样一些东西。在氢能领域液空首先发起成立了国际氢能委员会,作为创始的主席单位,我们跟现代做这个,所以氢能整个产业链都有布局,战略投资整个氢能,燃料电池,这些产业链里,也有战略联盟,水基能,西门子,丰田,现代都有很多战略合作。

  并且我们也孵化很多的比较好的技术,加氢系统等等,我们还有风险投资。 在全球液空也是全球布局,从制备到运输,加注,尤其是在制备运输存储上游的这块,液空比较多,全球2000多的氢管网。这是未来一个发展,目前是20亿欧元,计划到2035达到60亿欧元,为实现这个目标投80亿欧元,我们认为其实这么来讲,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所以气候变化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巴黎协定也就期望我们在本世纪末,把稳升控制在1.5度,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事情。这个压力下,就产生了能源转型压力,产生了碳达峰的压力,产生了碳中和这样一些东西,所以国际上有巴黎协定,有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都是在讨论这样一些事情。

  习总书记承诺我们2030达峰,2060中和。 我们不但承诺,我们有方案,所以这是我们中国在达峰情况下,在十四五、十五五、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指导我们未来几个五年计划,一个重要的指导的工具。

  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有三大路径,第一个提高能效,最好的能源是什么?最好的能源应该就是你不用的那个能源,或者省下的那个能源,这是最好的。第二个就是什么?改善产业结构,当前我们国家差异结构偏重,三高,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怎么样把这个产业结构给变的更轻、更高、更低碳,这就是产业结构的事情。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现能源转型,提升能源结构。在这三大路径里,其实这里边不管是要提高能效,还是要提升产业结构中那些高科技产业的比重,还是实现能源转型从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化石向非化石,这一转型过程中。刚才我们其实很多嘉宾,说的非常好,我今天学了很多技术是最关键的,氢能里边的技术。过去看太阳能之所以能够实现,那么快的一种迭代,就完全取决于技术的迭代、更新,当然规模也很重要。

  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三大创新,刚才说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这个地方我就不多展开,因为其实我们下午说的基本都是这块技术和产业怎么去创新。 第二个,制度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是不行的,就是这个制度创新。我们国家之所以在这个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以及现在的氢能,这样一些未来产业、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在这些上边能够后来居上,我认为是跟我们的制度是非常分不开的。中国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式的经济体系,所以我们记得,当年学这个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产力,就是什么呢?就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零碳这样一批技术和产业构成的生产力。他要求的生产关系一定是一种跟这样一个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第三个创新,金融创新,这里边也有很多,我一会儿会讲金融创新。因为我现在自己主要做的是金融这块,投资这块。 在技术创新这个里边,我们认为要实现能源转型,要在供给侧、消费侧、赋能侧,都要发力,氢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块,也是能源转型里的关键所在。但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还有数字化、智能化这些技术也必须跟上来,只有把氢能发展的好,只有把数字技术发展的好,我们未来到了2060年假如说可再生能源占80%,这样一种间歇式、波动式能源能够很稳定满足终端需求才成为可能。

  氢能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它是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这在液空里,我们一直是这么人为的。因此,氢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它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生态,这也就是我跟焰峰讨论一些,我们要研究从战略、生态这个角度来研究这个产业,这里边有好几条产业链,有自储运加,有燃料电池和汽车,甚至其他的应用产业链。另外氢能向大家刚才所说的,它还有不同区域的生态,所以它是各种的这种生态的一种互相的叠加。

  氢能们谈的最多的是车这块,其实未来很多的地方,像这个工业大家也谈到,氢冶金的问题,化工里边也有这个问题,因为液空是做化工这块的。现在的化工不是煤化工就是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都碳基的,未来也要向这个氢基,绿色化工转型。这里面除了汽车还有飞机,飞机是一个排放很大的交通运载工具,现在每一年飞机的排放是10亿吨二氧化碳,到2060年预测要到50亿吨,但是国际民航组织给规定,到2060年要排放到2亿吨,从这个50亿吨降到2亿吨,靠提高燃油效率不可能,所以一定是要发生一种革命性的燃料的变化。在这块不光是波音空客,其实有很小的一些公司,他们从企业出来的人,也在做这种转型。

  比如说这家公司创新,他们已经能够做到40座-60座飞机出来,氢燃料的。 刚才讲技术创新,现在讲制度,为什么会说它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适合这样一个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我们过去几百年,基于煤、油、汽,那个经济都是基本上是一种市场就可以解决了的问题,但是到了今天,到了人类面临着一个气候灾难的时候,市场失效了,很多排放是没有任何成本的,现在这些排放就要有成本,外部化这些成本一定要给它内部化来解决。

  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最近三个月欧洲的碳价从50欧元直奔80欧元,碳未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会改变贸易,因为别人付出了80欧元的碳价,当你只付出40或者50人民币的时候,这对国际贸易就是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碳关税也会上来,未来的碳交易我看这次在格拉斯哥第六条里,就是要确定建立全球的碳交易市场。那么我们现在国家的CCER是50人民币左右,欧洲已经到了80欧元,怎么样激励全球碳市场,所以这些政策如何创造市场,如何鼓励创新,如何分担风险,这都是我们政策有,政策要干什么事,政策就是要创造一种意愿,他愿意做的一件事,做技术的,做创新的,他愿意去再那个低碳的技术创新。生产者愿意生氢燃料汽车,而不是燃油汽车,使用者愿意买氢燃料汽车,这都要靠政策,所以未来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应该说是一个适合我们未来低碳经济的这么一个生产关系。

  在这里边负向惩罚,正向激励都要有,未来碳税碳交易肯定会发展起来。 所以政策应用到我们氢能上,我觉得也是这个,中国有丰富的氢资源,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有很齐全大规模产业基础。说我们最大应用场景在重型卡车,中国恰恰我们是重型卡车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的市场。加上我们有为的政府和完善政策,这个就使得在氢能上,其实不是弯道超车,应该说已经很领先了。

  金融创新非常重要,在这个技术这种加持下,资本会发挥一个非常好的作用,这个地方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特斯拉这个汽车公司,特斯拉这个公司,2020年的利润率2.4%,宝马汽车的利润率12.4%,也就是说,特斯拉是他的一个零头,但是你要知道,特斯拉的市值是宝马加奔驰,加大众,加现代,加丰田,加通用,加福特,所以资本市场一定是看重那些未来的产业。所以这从股权资本这个角度。 另外大家要注意到,特斯拉2020年它实现了7亿美元的利润,正的,但是假如说他没有16亿欧元的碳收益,意味着他是一个亏损9亿美元的一个企业,所以碳资源未来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碳收益是一个未来真正能够让我们新能源这些产业能够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加持。所以金融创新这块有股权的,有债权的,有碳减排的,三列资产有机配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构建风险、收益和流动性最优组合。这里面都会有大量创新,不同参数不同组合,会有大量不同金融参数会出现。 总体来讲,除了技术创新、政策创新、资本金融创新,其实对氢能来讲,生态创新,创新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要做这件事情,构建生态非常的重要。我们基于这样一个理解和研发,伯明翰大学我们跟上海天然料汽车促进中心,我们上燃,我们一起就是把这个生态问题研究好,怎么做好生态创新。 总结就是说关于商业生态、创新生态、创业生态,为我们认识氢能生态来服务,掌握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生态的构建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策略,大企业战略规划,创业企业的孵化和成长,资本的投资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技术。

咨询购车
提交
精彩推荐
首页
视频
车型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