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
近日,在"动力多元化时代下的汽车技术创新与政策建议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磷酸铁锂电池回归是大趋势,现在是"刀片电池",未来是CTV,即电池直接与车体的结合。
比亚迪自去年3月推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与三元锂电池相当,通过了行业最严苛的针刺试验,解决了安全痛点,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比亚迪新能源车在5月销量3.3万辆、6月销量4.1万辆、7月销量突破5万辆,8月销量更是突破6万辆,持续刷新行业月销量纪录。9月8日,比亚迪推出的e平台3.0全系标配超高安全刀片电池,实现电池车身一体化,让安全成为电动车最大的豪华,再树行业新标杆。
比亚迪刀片电池
磷酸铁锂回归大势已定,比亚迪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强势回归,产量和装机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1年8月动力电池报告:在电池产量上,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11.1GWh,占总产量56.9%;三元电池产量为8.4GWh,占总产量42.9%,磷酸铁锂产量是三元电池的1.32倍。在装车量上,磷酸铁锂装车7.2GWh,环比上升24.4%;三元电池装车5.3GWh,环比下降2.1%,磷酸铁锂装车量是三元锂电池的1.36倍。8月份,无论是总体产量、装车量上,还是同比和环比增长速度,磷酸铁锂都要明显高于三元锂电池。这是我国磷酸铁锂继5月产量、7月装车量在近3年来单月首次实现超越后,对三元锂电池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比亚迪基于安全性和社会资源考虑,推出了不含镍、钴等稀缺金属的刀片电池,彻底解决了电池安全性和对稀缺金属依赖的问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
2021年1-8月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产量对比图
2021年1-8月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对比图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比亚迪刀片电池助力e平台3.0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比亚迪发挥强大的"垂直整合、集成创新"能力,正式发布了整合刀片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融合设计的e平台3.0,打造下一代电动车的摇篮。e平台3.0标配的高安全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具有超高强度。基于纯电车型的特点,e平台3.0还构建了纯电专属传力路径,大幅提高整车刚性。顶级燃油车才能达到的强度,在e平台3.0打造的车型上能轻松实现,让燃油汽车结构强度的上限,成为纯电动汽车的下限。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海豚车型,其车身结构安全性可谓达到了豪华车的标准,在严苛的碰撞测试中取得优异表现。此外,e平台3.0全系标配全球首款量产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可实现电动车百公里加速快至2.9秒,续航最大突破1000公里;搭载高效扁线电机、高性能SiC电控等科技,车辆充电5分钟、最大可续航150公里;搭载全系标配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拥有-30℃至60℃宽温域工作能力,低温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0%。
比亚迪e平台3.0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回归大势已定,而且随着电池与车身一体化深入推进,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必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暴涨,强势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刷新行业销量纪录,已重回全球新能源乘用车
305km续航+7大进阶!五菱之光EV进取型5.78万上市
3192阅读 2025-07-23
零跑汽车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B01轿车7月24日上市
3336阅读 2025-07-23
奇瑞登《财富》中国500强第59位,三年排名大跃升彰显强劲势能
3424阅读 2025-07-22
全球首创!FX Super One震撼发布,累计收取超10000个付费预订单
147阅读 2025-07-19
政策|国务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3518阅读 2025-07-18
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
3587阅读 2025-07-18
贾跃亭发新车——FX首款车型Super One迎来首发亮相
2075阅读 2025-07-18
当五菱宏光MINIEV遇上“熊出没”,五周年庆典童趣满满
3820阅读 2025-07-18
零跑汽车在德国“2025年度新品牌”评选中荣获经销商满意度第一
3410阅读 2025-07-18
一汽解放技术发布会:智慧动力域新品引领行业未来
3240阅读 2025-07-18
登陆欧洲!森鹏海鸥2代数字驾驶舱随安凯巴士出口西班牙
3294阅读 2025-07-17
从自研芯片到固态电池,东风链博会秀技术跃迁成果
1223阅读 2025-07-17
超大空间+超高安全!五菱星光家族以实力护航“星光关爱计划”
3518阅读 2025-07-17
国内首家!长安汽车获SGS“认可目击测试实验室”认证
3600阅读 2025-07-17
从杭州到霍尔果斯:零跑B10用10次充电征服4966公里
46阅读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