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市场产业链或迎大变局:第二代激光雷达全球首发
2021-07-27 10:32:32 阅读量:5667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视觉派VS雷达派,究竟谁能胜出?
众所周知,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我在哪?我要去哪?我该如何去?”而这套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体系可简单概括为“感知、决策、执行”。在自动驾驶最重要的第一步——感知层面,目前分为“两大门派”:纯视觉派和雷达派。
两者主要区别就是收集路况数据的传感器不一样,纯视觉派的唯一“眼睛”是摄像头。马斯克认为,既然人类可以通过视觉收集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驾驶,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但说归说,纯视觉系统目前存在很多技术障碍,如测距不准、逆光时会严重失真等。特斯拉很多起由自动驾驶系统引发的事故,就是由摄像头感知局限所造成的。例如,在一起事故中,特斯拉车型就没有识别到马路中间白色的卡车而直接撞了上去,这也成为很多人谈“视觉派”自动驾驶而“色变”的原因。
既然单纯用摄像头存在问题,那利用雷达来弥补纯视觉缺陷的“雷达派”就出现了。他们选择把激光雷达当作主要“眼睛”之一,再配合摄像头,综合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视觉细节。如在碎石路上,前车蹦起一块小石子弹向后车,雷达可以实时判断小石子飞行速度和位置。同时,激光雷达不受光照影响,即使在漆黑的夜里也能保持精准探知。而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出现则更让人惊喜,它可以构造出三维立体图像,完美解决视线逆光、凹凸路面、锥桶或小球等极端场景,还有不规则物体的识别难题,大幅降低自动驾驶接管率的同时,全面提升安全性,这就比纯视觉靠谱了许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这场“路线之争”中,激光雷达的赢面或许要更大。
“智能可变焦”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需求
事实上,激光问世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科学家就提出了激光雷达的设想。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激光雷达就开始用于坦克、火炮、舰艇和飞机的火控系统,尤其是激光自动跟踪雷达,以其精确测距、精确测速、精确跟踪的优点,在军事领域广受青睐,只是由于成本高昂而迟迟没有普及民用。
近年来,随着激光雷达技术飞速发展,成本逐步降低,才开始被汽车厂商发掘。目前已有车企开始尝试应用激光雷达,但均未实现量产,究其原因或与采用的第一代机械式激光雷达技术不成熟有关。
第一代激光雷达多为一维扫描架构,刷新帧率和分辨率固定不可变,但不同的自动驾驶场景往往对刷新帧率和分辨率有着不同的需求。
比如,高速自动驾驶场景,行驶速度快、车距较远,更需要关注远处的行驶车辆以及三角警示标、雪糕筒、掉落的轮胎、掉落的树枝等障碍物。相对而言,分布在地面和天空等非重要区域过高分辨率则成为了算力的负担。而第一代激光雷达分辨率固定,且无法只关注目标区域,一方面对自动驾驶芯片算力需求大,另一方面会降低目标区域的分辨率。
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具有智能可变焦功能,0.2°-0.05°智能调控分辨率(主流第一代固定0.2°),相比第一代激光雷达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清。
(左:第一代固定分辨率; 右:第二代智能调控分辨率)
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可重点关注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分辨率由0.2°动态提升至0.1°(甚至更高),意味着车辆的识别距离由120-150米提升到180-200米,对静态小型障碍物的检测距离由85米提升到160米,对于驾驶时速120km/h行驶的智能驾驶车辆而言,这是从安全制动距离到舒适制动/变道距离的质变,将为用户乘坐舒适度体验带来巨大飞跃。
(高速上,智能驾驶车辆以120km/h行驶,0.2°垂直分辨率对障碍物的感知距离仅刚好满足安全制动要求,垂直分辨率提高至0.1°,对障碍物的感知距离能达到舒适制动需求)
而城市自动驾驶场景,加塞并行车辆、穿行的两轮车、行为各异的行人、横向穿梭的车辆等让路况变得复杂且变化快,障碍物与本车距离极近。而在此时,激光雷达刷新帧率越快,越能先识别出路况的变化,越能从容应对加塞、鬼探头等突发状况。而第一代激光雷达刷新帧率固定且较低,响应较慢,跟车空档大,很容易就被其它车“插队”。
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刷新帧率可变,10-30Hz智能变频刷新帧率(主流第一代固定在10Hz),拥有比第一代快三倍的响应速度,可以实现毫秒级应变。
在城区左转场景中,可将刷新帧率由10Hz提升至20Hz(或者更高),假如对向行驶速度30km/h(那么差速则60 km/h),10Hz帧率下相邻帧两车辆位移约2m,而20Hz帧率下约为1m,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车辆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安全左转的空档,减少不必要的原地等待,安全地完成左转,提高智能驾驶体验。
(左:第一代固定刷新帧率; 右:第二代智能变频刷新帧率)
除了优异的性能外,在体积和成本方面也具有绝对的优势。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的激光雷达(45x110x108mm),相对于大个头的第一代激光雷达,可无感融入车身,让颜值不留死角。此外,成本相对于第一代也下降了三分之二。
出色的性能+全球最小的体积+成本优势,让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应用成为了必然趋势。
AION LX量产搭载第二代激光雷达,高阶自动驾驶正在加速到来
汽车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众所周知,高阶的自动驾驶需要优秀的硬件基础。而广汽埃安独有的GEP 2.0纯电专属平台,集电动车平台、三合一电机、开放式线控平台、电控转向、冗余制动-ESP hev+ibooster于一身,是行业公认的接口开放程度、平台稳定性及安全性较高的整车平台。也正是基于此平台,2020年广汽埃安AION LX率先量产搭载了ADiGO3.0自动驾驶系统,拥有全球唯一的“毫米波雷达+智能摄像头+高精地图”三重感知系统,实现高精地图全路段全速域脱手自动驾驶,开启了“L3自动驾驶元年”。此外,百度、文远智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明确使用AION LX作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原型车。此外,广汽埃安正在打造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AION LX,并开展大规模的示范性运营。在智能车发展的大潮中,AION LX已然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
如今,随着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在AION LX上实现搭载量产,三重感知将提升为四重感知(智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激光雷达),为消费者带来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体验。未来,广汽埃安还在规划应用更领先的Flash和FMCW(1550nm)激光雷达技术,进一步提升ADiGO 自动驾驶体验。
在智能汽车时代,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一台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每家车企的必争领域。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在AION LX上的量产搭载,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加高阶的自动驾驶体验,也必将促使整个行业自动驾驶的加速迭代。
无论是纯视觉路线,还是“四重感知”下的融合路线,可看到的是,人类离彻底告别方向盘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了!
广汽新能源与泰国地方电力局PE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320阅读 2024-12-19
改革扬帆 广汽集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4689阅读 2024-12-15
携手打造全新高端智能品牌 广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4577阅读 2024-12-01
百公里氢耗低于1.4kg 广汽氢混系统整车开展示范运行
4627阅读 2024-11-20
超充王牌+换电王牌 埃安与蔚来实现充换电网络互联互通
5007阅读 2024-05-09
昊铂、NVIDIA、德赛西威联合开发舱驾一体L4级智驾技术
4958阅读 2024-04-26
力挺宏远队!北京车展昊铂大佬发话:豪车直送王牌球员!
7538阅读 2024-04-25
多重进化!埃安“纯电霸王龙”即将亮相北京车展
4930阅读 2024-04-23
“一箱电”成功穿越千里无人区,新昊铂HT即将上市续航可达825km
4677阅读 2024-04-18
埃安 OTA升舱,微交互戳中你的“心巴”
7196阅读 2024-04-18
埃安绝杀下半场,第二轮价格战持续升温
4224阅读 2024-04-17
牢记嘱托,广汽埃安砥砺一周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埃安答卷”
6126阅读 2024-04-12
昊铂无图NDA正式发布,新款昊铂HT即将搭载上市
3737阅读 2024-04-12
估值达千亿!广汽埃安蝉联全球最大“独角兽”新能源车企
4662阅读 2024-04-10
量产L4先To B还是To C?安滴高调回答“先To B”
4412阅读 2024-04-07